校园传真
5月29日下午,邯郸市第三十四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专场在市二中礼堂隆重举行,邯郸市第一中学学生合唱团班级合唱凭借《这世界那么多人》《追寻》两首作品喜获合唱专场一等奖。
2023-05-31
213
5月25日下午,在中华校区五楼会议室,邯郸市第一中学召开第二届名班主任工作室教育论坛活动,此次活动作为班主任节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党委书记肖波、副校长李永忠、年级德育主任、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
2023-05-31
204
通知公告
2023-05-22
58
2023-04-17
431
2023-04-17
835
2023-04-03
24400
青春学子
更多 >>
2023-05-31
2023-05-31
2023-05-29
2023-05-22
2023-05-22
教育科研
更多 >>
102023-05
252023-04
以成果展示 促课题高质量管理——邯郸市第一中学开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进行及时的督导和过程检查,为相关课题研究做好引领和表率,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根据《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和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统一部署和安排,4月20日上午,邯郸市2023年上半年省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特邀的领导和专家有邯郸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肖波、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杨树强、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恒印、邯郸学院教授王润平、邯郸市第一中学年级主任佘军仁等。来自市内学校负责课题管理的老师和省市级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10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由邯郸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李霄霞主持。
活动伊始,肖波书记对参会的领导、专家及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邯郸市第一中学始终秉承“教科研兴校”的原则,以科研推进教学改革,做好理论和方法引领;以教研提升教学质量,让课题成果落地生根。多年来我校不断推进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和丰硕的科研成果。本次活动的开展也将激励我们一中人在教学反思和教育研究的路上更加充满力量和勇气,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杨树强对我校科研工作所取得的突破表示肯定,他指出,做好教育科研工作要把握好“三个方向”、处理好“三个关系”、突出好“三个重点”,切实发挥教育科研的示范引领,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李霄霞副校长主持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课题研究课展示、研究材料展示和主持人汇报三个环节,三位课题主持人靳艳艳、郭瑞、何文明依次汇报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和成效。参与的专家和老师们通过进行实地观摩评课、阅览课题成果材料、听取各课题组的汇报,对三个课题研究过程的开展有了深入和细致的了解。三个课题各具特色、亮点频现,成果材料丰富。三位专家佘军仁、王润平和康恒印对各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他们从专业角度对各课题研究提出了真知灼见,同时鼓励主持人们要研究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将课题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和延续,转化为学校发展的生产力。
实地观摩评课
阅览课题成果材料
课题组负责人进行汇报
与会专家对课题进行点评
科研处李进斌主任主持汇报会
深耕科研,匠心致远。在此次活动中,与会老师们不仅观摩了三个课题的研究全过程,还聆听了一系列精彩绝伦的科研讲座,享受了一场珍贵的科研水平提升的精神盛宴。邯郸市第一中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将课题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优化科研工作,开展精准指导,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172023-04
【提质量】开题论证谋新篇 深耕细研共前行——邯郸市...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邯郸市第一中学坚持把提升科研课题质量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同时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落实到科研工作中,促进各项研究稳步、有序、高效开展。
4月14日上午,根据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与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相关文件精神,我校在师本楼五层会议室开展了河北省2022年立项的省级课题开题论证活动,活动特邀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原高中历史教研员赵玉民、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高中室主任杨永辉、邯郸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员郭瑞、邯郸市一中副校长李霄霞担任评审专家,活动由科研处陶慧老师主持,全体在研课题主持人和成员参加。
开题论证活动是课题组进行理论学习、共享科研经验的重要契机,对每个课题的精准研究定位、规范步骤至关重要。汇报活动过程中,六位课题主持人路公、李永忠、陈巧红、李洁、夏昌伟、商云云等依次进行开题汇报,分别就课题的选题、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阶段与任务等方面进行陈述。
评审专家们秉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认真听取汇报,审读课题材料,对各主持人的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从专业角度对各课题研究提出了真知灼见,鼓励主持人们要不断推敲研究,切实提升科研课题实效,科学规范做好后续研究。随后,陶慧老师宣读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与结题验收环节管理的通知》,并带领所有与会人员进行了学习。
李霄霞副校长对文件中提出的“撰写规范”“逻辑性”“学理性支撑”“理论提炼”等关键词进行全面深入的指导和解读,并给予了丰富的案例佐证。她强调,为进一步落实文件精神,从即日起,学校要对我校在研省市级课题进行更细致、规范的过程管理和指导,要求本次通过开题的省级课题在一周内申请微信公众号,并及时在公众号上展示课题研究进程。
此次开题论证活动中,专家们高屋建瓴,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的全部智慧;主持人们深入思考,用专家们提出的问题激励自己的脑力风暴;参会的所有人员享受了一场科研水平提升的精神盛宴。邯郸市第一中学将此次课题开题活动作为提升学校科研管理质量的重要节点,及时优化和提升科研工作,加强精准指导,形成以研究促发展的良好态势,赋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172023-04
【提质量】精准服务课题 提升研究质量——邯郸市第一...
按照邯郸市教科所《关于组织2023年上半年省级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和研讨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邯郸市第一中学对符合课题结题条件的省级课题进行摸排,我校何文明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中学物理竞赛选拔与培养行动研究》已经基本完成研究任务,认定可参加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
为提升何文明老师课题组课题研究质量,4月14日下午,科研处特邀副校长李霄霞、科研处主任李进斌和陶慧老师组成专组,对何文明老师的课题进行了点对点、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参加活动。
在何文明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课题研究汇报后,三位专家从材料的规范性、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和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提炼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细致指导,帮助课题组进一步梳理思路,提升课题的逻辑性、规范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经过专家指导后,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将进一步进行系统的梳理和修改,力争将课题研究的成果高标准呈现。
为迎接本课题的成果展示和研讨活动,邯郸市第一中学科研处倾心尽力对课题组进行了详细周密的指导,包括方案制定、展板制作、档案资料整理、课题展示课汇报等方面,力争课题能在展示活动中高质量通过。下一步,我校将加强对课题进行更细致、规范的过程管理和指导,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学校文化
更多 >>
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文化是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以广大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学校全体成员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不同方面,其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即师生共同拥有的价值观。
邯郸市第一中学经过70余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新世纪初期二十一年的积淀,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特色文化底蕴:
核心文化理念:“生命教育”。
办学总目标:办好党和政府放心、家长和社会满意、师生幸福成长的邯郸市一中教育事业。
学校教育定位:为人生铸基、为历史开篇。
教育愿景:野蛮体魄担大义,健康工作五十年;文明精神求真理,幸福生活一辈子。
学校精神:一切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
校 训: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
办学理念: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成就学生,勇于超越。
教育工作指导方针:
内树理想,外塑形象,自主和谐,强化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指导方针:
常规固本,教科研创新,突出主体,狠抓质量,促使学生人人成才。
管理服务工作指导方针:
以师为本,服务到位,抓干并举,科学规范,建设先进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方针:
营造氛围,赋新传统,长期涵养,追求自觉,一切为了生命的幸福成长!
教 风: 从严执教 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 启发诱导。
学 风: 尊师爱校 勤奋刻苦 求知求是 自觉自主。
校 风: 爱国文明 民主科学 崇德尚美 与时俱进。
工作总要求:管理从严、严中有爱,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全力提升办学质量,创建全国高品质名校。
教师“三·四·五”核心文化及职业追求:
三项“核心师德”:爱心、责任、敬业;
四大职业素养:容言表率 行为示范 博学专精 团结创先;
五种敬业精神:坚定理想 善待学生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拼搏奉献。
职业追求:居敬持志栽大木,立德树人用真功;循序致精育桃李,传道解惑慰平生。
学生“五·十”核心文化和使命追求:
学生五项“核心品格”:诚实、勤奋、自信、责任、感恩;
养成教育“十学会”:
学会生存,从学会避险逃生等自我保护开始;
学会做人,从懂得责任和感恩开始;
学会学习,从学会阅读和提问开始;
学会健身,从上好“一课两操”开始;
学会做事,从做好卫生和值日开始;
学会自律,从学会遵时和守纪开始;
学会文明,从懂得自尊和尊重开始;
学会礼貌,从学会微笑和问好开始;
学会交往,从学会倾听和宽容开始;
学会追求,从确立理想和目标开始。
使命追求:今日我以一中为荣,修身求知立志成才;明日一中以我为荣,成名成家报效祖国。
专题月活动:
1月 民族传统文化月 2月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
3月 高效课堂教学月 4月 生命教育月
5月“双爱好”活动月 6月 感恩励志月
7—8月社会实践活动月 9月 “双学会”主题教育月
10月高效课堂教学月 11月 读书博学月
12月“教”与“学’”科学探究月
校园文化元素
①校名:
校名由我校校友、当代著名书法家,有冀南书坛泰斗之誉的李守诚老先生书写。
②校徽设计:
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徽主体图案由“H、Y”字母组合图、地球简形图、数字1945三部分组合而成。“H、Y”指向邯郸市第一中学简称——“邯一”,意指邯郸市第一中学是我党在邯郸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数字1945代表学校建校时间;“H、Y”相互叠加似张开双臂的人形,并置于地球简形图上方,周边是“邯郸市第一中学”的中、英文校名,寓指邯郸市第一中学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以创办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名校、培育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教育大道上蓬勃发展,奔向美好未来。
③校旗:
邯郸市第一中学校旗以学校“三项核心师德”的独特内涵为创作点,借用白、橙、蓝三色进行设计。白色,是纯洁、神圣的象征, 既指向“核心师德”中的“爱心”,又指向学生的“德育”,寓指教师以博大的爱心,培育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的优秀学子;橙色,是温暖、活力的象征,既指向“核心师德”中的“责任”,又指向学生的“体育”, 寓指教师担负民族责任,培养身心健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学子;蓝色,是现代、科学和未来的象征,既指向“核心师德”中的“敬业”,又指向学生的“智育”,寓指一中学子在教师的引领下,遨游知识海洋,求知求是、励志博学。
④校歌
注:俞平,校歌词曲作者,1915年1月16日生,安徽寿县人,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共党员。邯郸市第一中学建校之初,师资需要,俞平老师从延安长途跋涉到达邯郸。平汉战役,学校备战,临时搬迁至曲周县公城堡村。俞平老师一路辗转,克服艰辛,最终抵校。感于时局,创作了校歌。
⑤学校吉祥物设计:
邯郸市第一中学吉祥物以校园内成群的吉祥鸟喜鹊和春季开放最早的报春花玉兰花为原型进行创作,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形象。名字借用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名中“邯一”二字的谐音,取名翰翰(Hanhan)和懿懿(Yiyi)。
⑥铭石文化:
学校南门口巨石,材质为片麻岩,长21.6米,高2.3米。从远处观看,左侧像巨龙、右侧像猛虎,造型生动,故名“藏龙卧虎”石;学校西门口长方形巨石从山东泰山购置,石上镌刻“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名,校名由著名书法家李守诚先生书写;其他五十余块大型石头,根据其特点在石头上雕刻了全国“985”名校校名和校训,放置在校园“名校林”里,激励在校学生奋发努力、剑指名校。
邯郸市第一中学南门“藏龙卧虎”石
⑦健康跑道:
“健康跑道”采用邯郸市第一中学校旗的橙白蓝三个颜色粉刷,凸显三项核心师德,橙色代表爱心、白色代表责任、蓝色代表敬业,深植学校文化,彰显学校特色。设计理念以实用为主,以学生宿舍楼为基点,分别铺设在粒粒餐厅建筑群、超越楼建筑群、励志博学楼建筑群和锄禾餐厅建筑群周围,每个跑道标有起点、跑步方向标,每50米一个刻度标志,最后有终点标志,便于师生记录跑步距离,科学健身,同时还能应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对学生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要求。
⑧ 学校刊物
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刊《百花园》创办于2002年,由高玉峰校长主编并命名,邯郸市第一中学老教师、南宫碑书法泰斗李守诚先生题字。《百花园》是全面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一本内部综合刊物,旨在弘扬邯郸市第一中学新时期办学理念,展现优秀师生风采和丰硕育人成果,宣传办学特色及突出的办学业绩,以此凝聚力量、提振精神,扩大社会影响,营造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校刊《百花园》为双月刊,截止目前已连续出版117期,每期都向上级领导部门、省内外各兄弟学校、各地校友代表和本校师生赠阅,受到了广泛好评。2006年,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校刊《百花园》荣获最佳二等奖。
《百花园》创刊时的栏目有“领导讲话”“管理论坛”“教研教改”“人物春秋”“书海导航”“英语天空”“实验天地”“教工园地”“电教之窗”“网络时空”“青春永恒”“师生点播一线通”“文体传真”“大事回眸”等。结合学校实际发展,到现在保留的栏目分别是“领导讲话”“校园采风”“德育园地”“教师文章”“学生文章”“媒体一中”“大事回眸”等。
校刊《百花园》
历史沿革
更多 >>
校址变迁
邯郸市第一中学前身为邯郸市市立中学,诞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锣鼓声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邯郸解放后,冀南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学,定名为邯郸市市立中学,这是我党在冀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中等学校,校址选在邯郸市火磨街,原为日军伤兵员医院旧址。
平汉战役,学校备战。按上级指示,1946年10月迁校至曲周县公城堡村。
1947年4月,学校迁至邯郸县西大屯,部分学生参加了土改工作。此后学校又迁回邯郸市火磨街。
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调整行政区划,原“市”改称“镇”,邯郸专区下辖16县和邯郸、临清两个镇。学校改名为河北省立邯郸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邯郸中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河北省立邯郸中学分设师范班与中学。中学的校址迁至邯郸市北门里丛台下,包括现丛台公园部分地段,改校名为河北省邯郸中学。
1953年,招收第一届高中两个班,并接收了邯郸镇师的中学班。同年,因原邯郸中学的师范班迁到邯郸市北关,成立师范学校(河北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原址),将火磨街的原校址移交邯郸中学,遂在原校址设立“河北省邯郸中学分部”。至此,学校成为邯郸市第一所完全中学。
1954年,河北省邯郸中学移交给邯郸市。1955年,改名为河北邯郸第一中学,丛台校址为本部,火磨街原校址为“河北邯郸第一中学分部”,1956年分部改为“邯郸市第四中学”。
上世纪60年代校门
随着全国掀起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邯郸市第一中学的教育教学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由于邯郸市建立丛台公园占用部分校园,遂将校舍向西扩建,占地约46000平方米。高中逐步改为四轨制。
1959年,周恩来总理到邯郸市视察工作,在丛台上接见了邯郸第一中学的师生,给了师生员工巨大鼓舞。
1959年6月2日,周恩来总理在丛台接见邯郸市第一中学师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邯郸市第一中学进入全面改革发展时期,学校逐渐发展成为河北省最早命名的24所重点中学之一、河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邯郸市高中教育的排头兵。
进入新世纪,在以高玉峰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继承发扬历代一中人的光荣传统,以超人的战略眼光和改革胆识,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破浪前行,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办学水平持续跨越式攀升,成为邯郸市基础教育的旗舰,综合办学实力稳居省内高中学校第一梯队,并成为“中国百强中学”“全国文明校园”,跻身全国名校行列。
学校在2003年-2012年曾将邯郸师专原校址作为沁河校区或北校区。
2011年9月,学校中华校区主体启用,硬件建设居河北省一流、全国先进行列,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时期。